广场路灯建造需统筹功能性、美观性与节能性,通常按以下流程实施:
一、规划设计
根据广场面积、量及功能分区制定照明方案,平均照度应达20-50Lux,重点区域(出入口、雕塑等)需局部强化。采用分层照明体系:高杆灯(8-12米)覆盖主广场,庭院灯(4-6米)布置步道,地埋灯点缀景观节点。CAD软件模拟光分布,确保无暗区且无眩光污染。
二、材料选型
1. 灯杆:选用Q235钢材热镀锌处理,壁厚≥4mm,抗风等级不低于10级,沿海地区需加强防腐处理;
2. 光源:LED模组为主流,色温4000K中性光,显色指数Ra≥80,配蝙蝠翼型配光透镜;
3. 电气系统:IP65防护等级,内置恒流驱动电源,配置浪涌保护器(In≥20kA)。
三、基础施工
采用C25混凝土浇筑独立基础,基础深度≥1.5米(北方冻土区加深至2米),预埋件法兰盘水平误差<3mm。设置电缆沟,PVC穿线管埋深≥0.8米,强弱电分离敷设,接地电阻≤4Ω。
四、安装调试
吊装时使用经纬仪校准垂直度(偏差<3‰),灯具仰角控制在10°-15°。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光感+时控模块,设置分时段调光策略(如23:00后降功率五十%)。竣工后采用照度计进行9点法检测,均匀度>0.4。
现代广场宜配置智慧灯杆系统,集成环境监测、WiFi热点、应急广播等功能。维护方面需建立定期巡检制度,重点检查电气接头防水性能及灯杆防腐层,LED光源5-8年需整体更换。通过科学设计与规范施工,可实现年节能率40%以上,延长设施使用寿命至15年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