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政路灯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,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划分为多种类型,主要从光源技术、功能用途、安装形式及控制方式等维度进行划分:
一、按光源类型分类
1. 传统光源路灯
- 高压钠灯:光效高、穿透力强,曾是主干道主流光源,但能耗较高;
- 金属卤化物灯:显色性好,多用于广场照明,寿命相对较短;
- 节能灯:适用于次干道,成本低但亮度有限。
2. 新型LED路灯
采用半导体发光技术,具备节能60%以上、寿命超5万小时的优势,支持色温调节,现已成为城市照明升级的选择。
二、按功能用途分类
1. 基础照明路灯
配备高亮度光源,覆盖主干道、支路等区域,灯杆高度6-12米,确保路面均匀照度。
2. 景观装饰路灯
造型融入地域文化元素,如仿古宫灯、艺术雕塑灯,兼具照明与城市美学功能。
3. 智能多功能路灯
集成环境监测、WiFi热点、应急广播、安防监控等模块,搭载单灯控制系统,实现远程调光与故障报警。
4. 特种功能路灯
包括太阳能路灯(离网/并网型)、防腐蚀海岸灯、防爆工业区路灯等场景化产品。
三、按结构设计分类
1. 安装形式
- 单臂式:占道路照明70%以上,不对称配光设计;
- 双臂式:适用于双向车道分隔带;
- 高杆灯:18-30米升降式结构,用于大型立交枢纽;
- 庭院灯:3-5米高度,配磨砂灯罩营造柔和光效。
2. 材料工艺
灯杆采用热镀锌钢、铝合金或复合材料,防腐等级达C4以上;灯臂有悬臂式、双臂式、框架式等多种力学结构。
四、按控制模式分类
1. 时控系统:预设开关灯时间;
2. 光控系统:通过光照传感器自动启闭;
3. 智能控制系统:基于NB-IoT/LoRa通信,实现单灯能耗监测与自适应调光。
随着智慧城市发展,市政路灯正朝着"多杆合一"的综合杆方向演进,通过集成化设计减少道路设施重复建设,同时结合光伏储能技术提升能源利用率。未来路灯将深度融入城市物联网体系,成为新型市政数据节点的载体。






